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湖南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学校机电专业“订单班”培养成果显著

日期:2025-09-12 来源:教培中心 作者:周映霓、容洁、马军 字号:[ ]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精神,湖南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依托湖南省技工教育教研重点课题《深层次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聚焦智能制造背景下水利水电行业机电类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失衡问题,构建并实践了“一体四联·三立三融·五段四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政策引领,问题导向,推动教改深化。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学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着力破解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

构建“一体四联”机制,实现校企全过程协同。“一体”指共建产教融合基地,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实体平台;“四联”包括专业设置联动、培养方案联订、育人过程联管、学生发展联育。通过机制创新,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与方案、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共同评价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践行“三立四融”理念,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学校秉持“素养立魂、知识立本、技能立身”的“三立”育人理念,系统构建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及技术技能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通过创新“课岗融合、课训融合、课证融合、课赛融合”的“四融”路径,将企业岗位真实任务、职业技能训练体系、职业资格标准与技能竞赛要求有机融入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全过程。强化“做中学、训中强、赛中创、证促教”,推动形成融理论与实践、学习与训练、认证与竞赛于一体的育人新机制,切实实现知行合一、全面成才。

实施“五段四化”路径,优化人才培养流程。培养过程遵循“认知启航、夯实基础、精进专能、实岗历练、顶岗成才”五个阶段层层递进,逐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组织上,通过“课程模块化、教学场景化、学习协同化、评价多元化”四大策略,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及时融入教学,打造“教、学、做、评”闭环系统,提升教学实效性和适应性。

经过十年探索与实践,学校机电专业校企合作成效显著:共建5个机电类实习基地,开设订单班22个,邀请企业技能工匠进校园26次,累计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机电技术技能人才2000余人。学生参加各级职业技能竞赛获奖119人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获得多项荣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湖南省“楚怡”优质专业及高水平教学团队,2门核心课程获评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先后获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南省“湖湘工匠”培育和竞赛基地、“长沙工匠”培育和竞赛基地。

该模式已在全校多个专业推广,并获得中人社传媒、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为同类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有效助推了区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