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一线“多面手”

日期:2025-09-16 来源:贵州黔南分公司 作者:杜小芳 字号:[ ]

在瓮福项目一线作业现场,有这样一位身影,他皮肤黝黑,面容严肃却又透着平易近人的亲切,他叫林文明,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明哥”。自2011年瓮福项目开工以来,他便扎根于此,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挥洒在这片土地上,用“超”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班前会的“细致领航员”

作为一班现场挖装推排班组的班组长,每日的班前会于他而言,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前动员”。他总是提前到达班前会点,准备好当天的作业要点、安全注意事项等资料。班前会上,他神情专注而严肃,一改往日满脸的质朴憨厚,将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清晰透彻。

他的班前会可谓干货满满,从挖装设备的操作规范,到推排作业的流程顺序,再到现场监护的重点区域,他都不厌其烦地强调着。他深知,班前会的细致与否,直接关系到当天作业的安全与效率。“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挖装的时候检查周围环境、排土场要做好反坡和护堆、现场监护人员要时刻盯着……”他的话语如同温暖的春风,吹进每一位班组成员的心中,让大家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心中就有了清晰的“作战地图”。

环境检验的“安全守护者”

为进一步筑牢班组安全防线、提升班组安全能力建设,他始终将公司安全条件复核验证工作摆在首位,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态度,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每天作业前,他总会提前抵达作业现场,以“安全哨兵”的姿态开启当日的安全复核工作,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严谨医生,对现场每一处作业环境、每一项安全条件进行细致入微的 “全面体检”。从边坡是否存在浮石风险、稳定性是否达标,到作业道路平整度是否符合通行要求;从设备设施运行是否正常、部件是否完好,到周边环境是否存在滑坡、坍塌等安全隐患,他都逐一排查、逐项确认,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威胁安全的细小细节,确保作业前所有安全条件均满足公司复核验证标准。

作为一工区网格管理员,他更以 “网格化管理、精细化防控” 为原则,将网格区域内的安全管理责任扛在肩上。每日除了常规的作业前安全条件复核,他还会按照网格划分范围,开展全时段、全覆盖的巡查工作:深入网格内各个作业点位,检查作业人员是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有无疲劳作业情况;核查劳动防护用品是否规范佩戴、防护功能是否有效;关注作业人员操作技能是否熟练、是否严格按照安全规程开展作业;监督作业行为是否存在违规操作、冒险施工现象。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巡查,他将安全管理触角延伸到网格内的每一个角落,确保安全无死角、管理无漏洞。

安全管理的“问题终结者”

项目部定期开展的一线作业人员岗位应知应会知识抽查工作中,一个突出问题逐渐显现:不少作业人员对本岗位核心的应知应会知识掌握得模棱两可,应急处置流程也存在诸多疏漏。有的人员面对抽查提问时,只能零散说出只言片语,无法完整阐述岗位安全规范。作为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的网格管理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深知岗位应知应会知识、“三违”识别能力与安全技能是作业人员的“安全护身符”,若这层“防护”出现漏洞,再严密的现场管控也难以完全规避风险。于是,他主动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决定私底下给大家开“小课”,帮大家把安全知识学扎实、记牢固。每次“小课”开始前,他都会提前梳理项目部抽查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结合一线作业人员的岗位特点,把枯燥的安全条文、复杂的“三违”情形清单、繁琐的安全技能流程,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比如讲解“三违”情形时,他会结合一些现实中发生过的真实案例,用“某某岗位作业人员”因不清楚岗位风险,违章作业发生安全事故这种典型事故案例,让大家直观理解违规行为的危害;讲到岗位应知应会知识里的设备操作规范时,他会拿着简易的设备示意图,一边指认关键部件,一边讲解操作步骤,把“理论”和“实物”紧密结合。

在“小课”上,他还会设置互动提问环节,主动询问大家“这个知识点还有谁没听懂”“这个操作步骤有没有人想再确认一下”,耐心解答每个人的疑问,直到所有人都完全理解。有时遇到学习进度较慢的人员,他还会在“小课”结束后单独辅导,根据对方的薄弱环节调整讲解方式,确保没人在安全知识学习上“掉队”。经过一段时间的“小课”辅导,项目部再次开展岗位应知应会知识抽查时,之前知识掌握不牢的作业人员大多能熟练回答问题,对岗位“三违”情形熟练掌握,安全技能“过筛子”考核通过率也明显提高。

现场指挥的“全能调度师”

从作业开始的那一刻起,他便如同一颗坚韧不拔的钉子,稳稳地“扎根”于作业现场之中。他时而疾步至挖装作业平台,指挥挖机司机如何更高效地挖掘废石剥离;时而转战至运输要道,协调车辆调度,确保道路畅通无阻,运输车辆井然有序地穿梭其间。面对作业环境的错综复杂与状况的瞬息万变,他总能以敏锐的洞察力迅速作出精准判断与果断决策。有一次,在紧张的运输过程中,一辆车突发故障,瞬间导致后方车队排起了长队。在这紧急关头,这位调度大师,迅速抵达现场,他一方面火速联系维修人员对故障车辆进行紧急抢修,另一方面则冷静指挥其他车辆灵活绕行,巧妙化解了潜在的交通拥堵危机。在他的高效指挥下,作业现场迅速重归有序,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团队协作的“灵魂纽带”

他宛如团队中那不可或缺的“灵魂纽带”,以无形却强大的力量,将班组成员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他深知沟通与交流是团队协作的基石,因而始终将与班组成员的互动视为工作的重要部分,不仅关注大家的工作进展,更细心体察每个人生活中的点滴需求。

当班组成员在工作中遭遇困境时,他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化身“及时雨”,伸出温暖的援手。他的室友是一位初来乍到的新挖机操作手,当第一次接到清理边坡浮石的任务时,面对那陡峭险峻的山坡、错综复杂的石块分布,瞬间被恐惧笼罩,内心满是慌乱与无助。就在他感到孤立无援之时,突然想起林文明曾是一位实战经验丰富、技术炉火纯青的挖机手,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盏明灯,于是赶忙在现场向林文明发出求助信号。林文明立即赶到现场,他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步操作步骤,并全程指挥监督作业,直至边坡浮石全部清理完毕,他室友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在生活的舞台上,林文明同样是班组成员的贴心人。他经常策划并组织各类文体活动,篮球比赛的激烈对抗、户外拓展的欢声笑语,不仅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更在无形中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让班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无间,宛如一家人般携手共进,为项目的蓬勃发展倾注心血。

“我没有什么超能力,只是比别人多努力一点。”这句质朴无华的话语,正是林文明职业生涯最真实的写照。自项目开工以来,他便如一块坚定的磐石,始终坚守在矿山现场管理的岗位上,风雨无阻。走进他的宿舍,只见桌子上堆满了密密麻麻的工作记录和资料,每一页都承载着他对工作的执着与热爱;漫步在矿山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他忙碌而坚定的身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这些,都是他多年来辛勤耕耘、不懈努力的“勋章”,见证了他的成长与奉献。尽管没有鲜花与掌声的环绕,但他的成就却深深镌刻在每一次安全作业的坚实保障中,闪耀在项目顺利推进的每一个辉煌里程碑里。

【打印】 【关闭】